判断题

差错类型   

(一)重点校对类型

1.标题、目录、封面是否一致。

2.每段开头是否空两格。(编辑文档时采用首行缩进2字符格式,消除原文空格。)

3.注意标点符号的中英文区分,半角/全角格式。

4.文稿内出现多级小标题,注意是否格式规范醒目,以免产生歧义。

5.刊物封面标题是否规范美观。

6.文稿排版尽量双数P,文编在编排注意字数。

7.同一篇文稿中字体格式是否一致。

8.插图清晰与否。

9.文稿中图表注释是否一致。

11.插图LOGO是否消除。

12.图表内容数据是否与原文件一致。

13.文稿是否标明出处或作者,新闻资讯可不标。

14.刊头、页码是否一致。

15.新闻资讯类文稿中时间是否具体,杜绝“近期”“本周”“近日”等字样,排除过期新闻。

16.查明作者是否健在,若去世须注明。

17.为保证政府文件、通知、会议等文稿的官方性,此类文章不须插图。

(二)常见差错类型

1.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错简、错繁、互倒、异体字、旧字形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的字叫做别字。通常说的错别字,主要是指别字。

文字差错还有一种类型,即外文字母使用错误和汉语拼音错误。常见的错误有:各文种字母混用;大小写、正斜体不符合规范;汉语拼音违反《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及声调标注错误。

2.词语差错。常见的词语差错有:(1)错用词语;(2)褒贬不分;(3)异形词选用不符合规范;(4)生造词;(5)错用成语。

3.语法错误。包括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

常见的词法错误有:(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2)数量表达混乱;(3)指代不明;(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常见的句法错误有:(1)搭配不当;(2)成分多余或残缺;(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歧义;(6)不合事理。

4.数字使用差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是判断数字使用正误的国家标准,但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的要求:(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作品和重排古籍;(2)使用阿拉伯数字,要求“得体”和“局部统一”;(3)科技图书必须严格遵循《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标准。

5.标点符号使用差错。《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是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有两大类:点号(7个)和标点(9个)。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主要是点号错用:

(1)该句断的不用句号;

(2)句子内部该停顿的地方没用逗号,不该停顿的地方误用逗号;

(3)非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淆;

(4)滥用分号,如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分号,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之间误用分号,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误用分号;

(5)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6)有惊叹词但并非惊叹句误用叹号;

(7)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外,非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内。

(8)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或两个汉字数字之间误用顿号。

6.量和单位使用差错。除古籍和文学读物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图书,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

(1)量名称不规范;

(2)量符号不规范;

(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

(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

(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

(7)组合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合构成的错误;

(8)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

(9)图表中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

(10)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7.版面格式错误。常见的版面格式错误有:

(1)规格体例不统一;(2)相关项目不一致;(3)文图、文表不衔接,不配套;(4)各种附件与正文排版格式不规范。

8.事实性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事实有误;年代有误;数据有误。

9.知识性错误。要注意防范一般知识性错误,更要特别注意防范伪科学和反科学。

10.政治性错误。要注意防范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错误以及导向性、政策性错误。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媒体融合1.定义:媒体融合狭义上就是指在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广义的媒体融合,还包括着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在信息传输渠道多元的情势下,把新兴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2.媒体融合的影响:1)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2)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3)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体融合并非是将几种形式的媒体简单累加在一起,而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仅是新闻从业者个人技能的跨媒体化转变,而且媒体运作的整个流程都面临着重新整合与调配。新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信息的采集与生产,到媒介的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针对新媒体的特点,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传播形态需要得到改革;原有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需要得到转变;丰富的人力、技术资源需要优化配置;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和划分;行业内外相关职能机构的复杂关系需要妥善协调。

判断题 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

判断题 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的产生与繁荣。(1)新闻发展史上的两次时评热:第一次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从1998至今。①时评成为一种文体,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闻额评论体裁。第二次时评热出现在上世纪,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创《冰点时评》栏目,是当前评热的开先河者。②时评这种文体发展及繁荣的基本条件:政治民主;时代多元;话语权回归;媒体竞争。

判断题 通讯选材的特点:通讯对选材的要求比较高,其特点如下:(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是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典型事实小一定都是大的事实,有时,很小的事实也具有典型性,也会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在采集通讯素材的过程中,很多人遇到的难点是典型事例的“稀缺”。有时事例不少,但都不突出,缺乏特色;有时事实很特别但又缺乏普遍性;或者事实精彩但又与主题无关。当然,事实材料是否典型还受主题的制约,在某些主题评价标准的衡量下毫无意义的事实,在另一种评价标准的衡量下却价值倍增。(2)要围绕主题选材在确立通讯主题之后,记者就围绕着主题,寻找能够表现主题的事实材料。因此,选择通讯素材,说到底是一种思维的结果,是记者用新闻价值标准过滤事实材料的结果。通讯对素材提出这个要求表面上是个约定俗成的写作要求,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通讯要适应读者阅读时的思维状态。因为人的思维的一大弱点就是怕乱。如果通讯中的典型事例东一个西一个,使人的注意力在内视屏幕上大跨度地多次移动,造成注意力振荡,导致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读者看不明白,只好放弃阅读。一些初学者所写的通讯常常出现“两个黄鹏鸣翠柳——不知所云”和“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离题越远”的情况,正是因为所选材料与主题结合不紧或发生矛盾所致。(3)选材忌重复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例如写一个以吃苦耐劳著称的先进人物,大可不必连续几个事例都写大致相同内容、相同情节的事例。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归纳式结构方式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

判断题 社会化营销强调用户参与,许多内容甚至由消费者自组织形成。

判断题 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判断题 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确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