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网络稿件的校对技巧  

①.网络校对常识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出版工赖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道独立工序,它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存在的错误。因此,校对工序便成为确保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关节。

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这里所指的原稿,并非指作者的投稿,而是指经过 加工并发排的编发稿)。所谓“对原稿负责”,就是忠实地反映原稿上所书写和批注的一切 内容,即通过校对,消灭校样上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文字、符号、标点、图表、版式等错误。“对原稿负责”是一切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一般地说,校对人员只要做到对原稿负责就算 完成任务了,然而,“对原稿负责”仅仅是对校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职责。一个好的、尽责的校对人员,不但能够准确无误地校对原稿,而且能够发现原稿上可能存在的差错,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帮助编辑或作者校正。在校对过程中,如果发现原稿有错误,这时,校对员最好不要迳自改正,而可以把原稿上的错误记录下来,甚至提出改正意见,让编辑或作者自己核定校正。这样做既能忠于原稿,分清职责,又有利于核定校正原稿中的错误。如果校对人员越俎代疱,有时就可能把本来不是错误的当成错误来处理,以致造成某些不应有的错误或损失。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个高级的校对员,其水平和待遇应与副编审相当。由此可见,校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校对人员的责任是重大的。一般地说,担任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的责任校对,应由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担任。只有这样的人才素质要求,才能保证校对人员完成其应有的职责。 

校样和校次。 

校样 将铅排的活字版推到打样机上印出的纸样,或由照排机排出的版面(软版或相纸 )的复印样,均称为校样。校样是专供校对人员用校对符号指示排版错误的印样。 

校次 指校对的次序和遍数。一般书刊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校红四个校次。必要时 可增加校次。 

毛校样、毛校 拼版后未经任何校对的校样称为毛校样。印刷厂的校对人员对毛校样进 行的校对称为毛校,毛校一般仅进行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两次毛校。 

长条校样 对于词典、工具书或某些尚未定稿的书、报,由于需要经常改动,这时,便 可按规定的行宽和行距排成不合版面的长条,这种狭长的未经拼版的校样称为长条校样。长 条校样也是一种毛校样。

红样 经过校对的校样称为红样,因校对人员常用红色墨水笔进行校对,故名红样。 

配样、改样 印刷厂的拣字人员按照红样上批注的校对符号,查出错字和缺字,并把要 补上的字一一找出来,以供改版之用,这一工序称为配样(查样)。印刷厂的改版人员按照 红样的要求改正排版的错误,这一工序称为改样或改版。 

打样 把排好的活字版放在打样机上打印出校样的过程称为打样。 

清样 经改版后打样,但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称为清样。清样是相对于红样而言的,有时也把已经全部消灭排、校过程的错误后打印出来的最后校样称为清样。 

初校样、初校 毛校样经过毛校、配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初校样(头 校样、一校样)。出版社的校对人员对初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初校(头校、一校)。 

二校样、二校 初校样经过初校、配样、改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二校 样,校对人员对二校样进行的较对称为二校。 

②、校对程序

一般书刊大致经过三次校对就可以付型或付印了。这三次校对分别称为初校、二校、三 校,合称为三个校次。印刷厂的毛校,责任编辑的通读以及责任校对的校红,均不计入三个 校次之内。在这三个校次中,均须将校样与原稿一一核校。特殊的书稿也有四个校次以上的,但一般的书稿,经过三个校次也就可以了。 应该知道,校次与改样次数不一定是等同的,以三个校次为便,在校改过程中,可以有以下三种校改方案: 

 1.初校→初改(二校样)→二校→二改(三校样)→三样→三改(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称为三校三改。其优点是可以校改得仔细些,缺点是校改周期较长。 

2.初二连校→初改(三校样)→三校→二改( 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 称为  三校二改制。这一方案能满足一般书刊的校对要求,又能缩短校对的周期,故为多数出版社所采用。 

3.初二三连校→初改(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称为三较一改制。其优 点是校改周期较短,缺点是遗留错误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不宜采用。 

以上所述的三个校次是就出版社的校对而言的。实际上,在整个校对流程中,除了以上三个校次以外,还有印刷厂的毛校,作者的通读或校对,责任编辑的通读等等。由此可见,一份稿件从拼版到付印,需要经过校对员、编辑、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繁复而艰难的校对历程。按照通常的惯例,从拣排到付印的整个排版周期内,校改周期将占整个排版 周期的三分之二左右,即校改时间比拣排和制型时间还要长些。由此可见校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③校对原则 

各个校次及整理过程对校对均有不同的要求,这里仅列出一些通用原则,以资参考。 

 1.封面、扉页、版权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这一项是相当重要的,决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存在。 

2.消灭校样上一切错字、别字、缺字、倒字、横字、坏字、多余的字以及字体、字号上的错误。 

3.外文字母、科学符号和计量单位的字体(黑体、白体、正体、斜体)、字号、语种( 英文、俄文等)、大小写、上下角标的用法是否正确。 

4.外文单词的转行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5.全书的标题层次是否统一,正文的各级标题名称以及正文页码是否与目次页上的著录一致,前言、附录、索引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6.改正标点符号用法上的错误;改正数字、数码、时间、缩略语等用法上的错误。 

7.检查图表、公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结构式是否有文字上的或符号上的错误,其版式 上是否有伤大雅之处,并予以改正或调整。 

8.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次序是否与正文所标识的号码相吻合,参与文献的著录上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9.检查全文是否有缺页缺段、缺图缺表或图表歪斜倒转等现象。 

10.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双线、注符、上接下转等版式上的问题,是否符合版式处理的要求;整个版面上是否存在拼行、统版的问题。 

以上所提出的十大校对原则,仅是校对工作中的一些通用原则。实际上,校对人员应该掌握的校对知识是相当广泛的。从这些校对原则中可以看出,凡本书中所论述的与校对有关的知识,校对人员都应该加以掌握,并做到运用自如。 

④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折校(又称比校)、对校(又称点校)和读校。其中,折校是最常用的。一般的科技书刊均采用折校或对校,只有文字稿才能采用读校的方法。 

折校(比校) 将校样平放在桌面上(用压铁压牢),然后用双手夹持原稿轻折,压在校样上,一字一字地对比校对。双手夹持原稿的方法是这样的:用双手的中指(在原稿的背面)和食指(在原稿的正面)夹扶原稿,并用双手的姆指在原稿的正面慢慢推压移动。校对时,尽量将原稿紧挨着校样,先从左往右地校完一行后,再用姆指推压原稿,折向下一行进行校对。这种校对方法不但省眼、效率高,而且校对质量较有保证,故为多数校对人员所采用。折校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原稿压平在桌面上,双手夹持校样进行校对。由于校对时需要在校样上进行改动,所以,还是上一种校对方法更理想。 

对校(点校) 把校样平放在桌面上(用压铁压牢),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地校对下去。校对时,可用左手指着原稿,右手执笔指着校样,眼睛均匀地在原稿和校样之间移动。为了减少头部左右摇晃和眼睛疲劳,原稿与校样应紧挨在一起。默读时,一般以读七、八个字或三、五个词为宜,遇有较长的句子,可分次读完后,再在校样上将整个句子复校一遍。一般地说,对校比折校要多费些眼神。 

读校 读校是两人合作进行的校对,即一人朗读原稿,一人看校样。读稿人要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都朗读清楚,速度要均匀、有节奏感,同音异义字、罕见的字、另页、另面、另行、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等等版式上的记号,也要正确地读出。看校样的人要聚精会神地听,认真地校对。这种校对方法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不宜采用。 

在以上三种校对方法中,如果以校对人数来分,折校和对校均属于单人校,而读校属于双人校;如果以校对时是否朗读出来分析,折校和对校均属于默校,读校当属于唱校。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伴随着手机网络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加和通信功能的不断扩充。

判断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新闻思想并简评比较和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历史背景:各派代表性刊物列举一、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1)林则徐、魏源:对报刊沟通信息的功能有了初步认识2)王韬目的与意义:借报立言功能和作用:上传下达,内外通达,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新闻自由报纸文风:直抒胸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通材,高尚3)郑观应,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制定法律保护人民言论出版自由4)洪仁玕《资政新篇》局限性:但是这些主张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史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民,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二、辛亥革命时期1、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比革命派进行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报刊功能:“两大天职说”办报原则,办好报纸的4个条件健全舆论的主张,5个条件报刊宣传方法,“浸润”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评价: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洗练,引起报界和广大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维新派(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因此,他们的办报主张不仅在实质上相同,在具体表述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取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报纸既是革命宣传机关,也是革命组织机关。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松”)革命派报刊把揭露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卖国虐民作为其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革命派报刊特别重视政论的作用。评价: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的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局限性:但是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于西方新闻学的吸收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新闻思想发展史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主题是有益于国家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1报刊作用方面。通民情;开民智,传播新知;把报刊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并主张禁止外人报中文报刊。2文风、报人素质方面。主张应重内容而不拘泥于形式,认为报人应有较高的常识和操守。3新闻自由方面。呼吁清廷改变禁止国人办报而放任外人报刊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一脉相承,但有所深化1作用方面。通外情,通下情,开民智,开风气,将报刊视为“民口”“民耳”。2报刊性质方面。已经意识到报刊的战斗作用,将办报视为民众民主权力的重要体现。3文风、报人素质方面。历数了一些流弊,主张制定报律。评价:积极性:维新派的新闻观表明,他们对于报刊的大众传播功能和舆论的性质语境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将报纸作为开展维新变法的工具,反映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局限性:感性认识成分较多,缺乏依据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理论性阐述,还习惯从中国传统入道思想中寻找依据。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两大天职说;四条原则;健全舆论;宣传的方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革命;党派性;政治斗争;民意。

判断题 清代单页小报:出现于清代中叶以后,无报名,不定期,内容往往是当地的突发性重大新闻,一事一报,公开发售。这类小报虽不完全具备报纸的条件,但已经突破了旧式官报的模式和京报、辕门抄垄断报业的格局。

判断题 在世界各国中,能够把本国四五千年前发端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传承至今,并且推广到世界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

判断题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判断题 把新闻写短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73

判断题 简析新闻的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及区别一、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标题。新闻标题起明显的“两导”作用:1.导受作用。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2.导向作用。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结合点,可以或明或隐的表明对事件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导引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标题的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二、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标题要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广播标题要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电视兼用声像和文字传播,标题要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这种区别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和语言看出来。

判断题 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