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请结合所学新闻传播史论知识,评论下列材料中的观点。(不少于500字)。社会学家阿伦森认为,媒体在维护偏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化作用。媒体批评者罗曼夫认为,新闻出现在事件与情景的交界处,而当事件创造新闻时,新闻也同时创造事件:新闻偏见与客观真实的博弈

如果问新闻报道能否不带任何偏见地做到纯粹客观与真实,就形同是在问地球是小是圆的。奉新闻真实为生命的新闻媒体,是否就能完全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实事求是地说,未必都那么尽如人意。

(1)新闻是“偏见”的含义

带有偏见的新闻报道,是指不客观、不公正、不平衡甚至带有误导性的报道。偏见,可以说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对新闻而言是一种变相的践踏和损伤。但是究竟会对新闻客观与真实造成多大的损害?这就要具体考察新闻报道的偏见,是仅仅停留在立场、倾向、意见层面,还是已经干扰到了新闻事实本身;只是具有误导性而没有割裂、破坏、扭曲事实,还是已然在倾向性过分强烈的基础上造成事实的扭曲乃至彻底失实。

然而,新闻事实的片面性不会只停留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片面性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新闻事实的描述、反映和选择。是否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不带倾向性、毫无偏见的、平衡的选择并解释新闻事实,往往决定着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能否实现,是否会导致新闻失实乃至虚假报道的出现。

(2)片面新闻与新闻失实

①具体“真实”而整体不真实。也就是某个点是真实的,但是将点集合成面却未必真实。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本身是事实,反映的局部、具体事实是真实的,但只是点的真实,而非面的真实,是局部的真实,而非整体的真实。以CNN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的新闻报道为例,美英联军的报道铺天盖地,而饱受战争涂炭的伊拉克人民的画面却很少出现。西方媒体已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片面的筛选,刻意放大了对其有利的事实而弱化了战争不合理的一面。虽然没有捏造事实,但由于没有还原事实全貌、对新闻事实进行了不平衡报道,致使媒体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与真相相距甚远。

②现象“真实”而本质不真实。事物发展都有阶段性,一开始呈现出来的现象不代表事物将来的发展方向,也不代表呈现出来的就是事实的真相;此外,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虽然现象是本质的反映,但是现象是极易变动的、多样的、复杂的,能多大程度的反映事实真相不好说。因此,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真实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可感知的真实,这种真实有可能就是事实真相,但也有可能是扭曲了的真相或者根本就是假象,进而导致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性片面

所谓非故意性片面,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由于自身意识、偏见和能力的内在局限,或是外在客观因素有限所间接造成的对新闻事实的扭曲,这种无意识行为需要依靠行业自律来改进。

①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决定了新闻事实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内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新闻报道往往是即时的,不可能等到事实发展成熟后再进行报道,再加上地域环境的局限,很难在短期内、局部地区内充分反映事实发展的真实面貌。

②新闻技术手段的限制。新闻采访报道硬件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因技术、呈现方式的不完善,对事实的反映流于片段化、表面化、感性化;另一方面,新闻传播机构及从业者的策划与采访报道能力也是有限的,对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能力的不足也会让新闻事实的报道流于片面。

③传播者认识能力有限。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因经验、视野的局限以及职业角色的束缚,无法准确、客观地认清事态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进而对新闻事实做出了主观臆断甚至是适度想象,进而曲解了新闻事实。

(4)故意性片面

所谓故意性片面,是指新闻从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内在私利或是外在压力而有意识、主动歪曲事实,这种行为要靠行业自律、法律制约及社会舆论监督来加以控制。

①媒介市场竞争和市场利益驱动的结果。

在大众传媒时代,在媒介产业化进程中,媒介发展都毫不避讳地唯发行量、收听收视率马首是瞻。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要将迎合市场、迎合受众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媒介为了应对竞争,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将吸引眼球、打造最大规模的受众群体放在生存发展的首位。于是,逐利的要求也就为媒介市场滋生不良竞争提供了机会,进而出现对新闻的过度加工和渲染、刻意凸显甚至制造嘘头、以猎奇为主而忽视新闻价值、以负面报道为主甚至是策划制造虚假新闻事实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各种不良行为。不仅是对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以及新闻价值的损害,同时也是对受众的一种误导,甚至影响到媒介市场的正常良性竞争以及媒介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②媒体的立场与价值倾向所致。

首先,从西方媒体对中国事件的新闻报道来看,其报道立场和倾向仍带有强烈的冷战思维意识,从差异化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出发来设置媒体报道议程,选择新闻事实,决定报道取向。

OCNN在报道3·14拉萨事件时,把不法分子袭击军警的部分截掉了,只留下警车开进拉萨的画面。这形同于截掉了新闻事实发生的“因”,只留下了事实的“果”。虽然这一事实本身是真实的,但只呈现了局部、具体的事实,而相对于事实的整体而言,这些片段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带有明显的误导性和欺骗性,是整体、全局的失实。

④从我国媒体对弱势群体事件及其社会问题的报道来看,媒体的政治立场都是从大众利益出发,新闻报道本身不存在政治倾向性及其偏见。但因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并日趋复杂化,价值观向着多元发展,使不同阶层公众在政治、经济和信息文化资源的占有与社会地位上出现优劣对比,进而影响到不同阶层公众在媒体乃至舆论环境中发言权的强弱。

⑤媒介虽然对精英阶层之外的其他各阶层公众有所关注,不乏对弱势群体及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的报道,但仍然是精英阶层公众充当舆论领袖引导主流舆论,弱势阶层公众在媒体和舆论中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媒体的报道对象虽然是弱势阶层及其社会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从主流精英阶层的话语方式出发,带有强烈的精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体现出媒体在相关报道上存在着价值观与话语权的主流意识倾向。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非故意失实: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判断题 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低。

判断题 统一式标准:统一式标题是指结构相一致,标题字数相等或相近,并在版面上以相同的字体字号整齐排列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标题。统一式标题适用于主题有共同性的稿件群组,集纳编排,使其成为版面上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这些稿件之间相互联系,表现特定的编辑思想。

判断题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专栏评论: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署名评论。在我国评论史上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类型也不断丰富。

判断题 校样中标点符号易出现的问题1.引语末尾的点号放错了地方。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其中,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例如例1:他说:“天气太热,我不想出门了”。这个例句把本应该放在引号里面的句号放在了外面。因为例句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所以应该将句号放在引号里面。例2:此行的结果自然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句把应该放在引号外面的句号放在了里面。因句中所引的话语是作为作者话语的一部分加以使用的,与前面的文字有关联,所以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2.问号的误用。使用问号中常见的差错是不该用而用了。有的句子虽然也有疑问词语或者表示疑问的结构,但是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句,所以句末不能用问号。例1:“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此例句是陈述语气,所以问号应改为句号结句。例2:“老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说做完了。”这个例句是转述别人的问话,说话者此时不带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句中的问号应该改为逗号。如果要用问号,则全句应该改为:“老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说做完了。”3.略号的误用。省略号的误用,除了形式不合规范,即未用6个小圆点(……)外,主要有两种情况:(1)保留了不应有的其他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和分号等。例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句中省略号前后的标点都应删去。(2)“等”“等等”并用。例如:“在陈寨花卉市场,有牡丹、水仙、梅花、山茶……等等。”既然已用了省略号,连文字都已经省略了,点号自然也随着一起省略了,句子后面的“等等”之类的词就应该删去。4.特殊的标点的用法“例如”与“如”的用法:举例时若使用“例如”,其前面必须是句号,“例如”之后用逗号。例句:……修辞效果。例如,西汉时的贾谊……举例时若用“如”字,“如”字前面必须是逗号,其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例句:……的各种特征,如颜色、形状……“即”前面的点号有三种情况:对前面陈述的意思作概括总结,或属于对前述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时,“即”前面用逗号。例句: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需要征得其他……还必须进行协调活动,即“商会”。对前面的名词作注释时,“即”前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例句:主项:即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秘籍,即秘密等级。某一名词或专用术语作标题(包括段头标题)时,正文紧接着解释该名词或专用术语时,不能用“即”。例句:3.拟办拟办,是指对需要办理的来文提出初步方案。(不能用“即是指”)“以及”前面用逗号的情况:“以及”后面的内容与“以及”前面的多项内容为并列关系时。“以及”用在所指主要内容之外的内容前面时。但注意,“以及”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时,“以及”前面不用逗号。“所谓”句式的格式为:“所谓×××,是指……”或者“所谓×××,就是……。”5.关于名词解释对专有名词解释时,该词后应加逗号,并在逗号后加上“是指”。例句:校对,是指用缮印件依据原稿(定稿)进行校核。名词解释后如出现“称为……”“称作……”“又称……”“也称……”“又叫做……”“也叫做……”等形式时,其称谓必须加引号。例句:会场横额,也称“会标”。“同时”“所以”“因此”“这样”“因而”“目前”等连接词前的句子如果是陈述句且句末为句号时,以上这些词的后面要加逗号。(一段中不能有两个)以A、B、C等为序号时,其后面要用圆点。A.B.C.D.

判断题 编辑修改稿件应掌握哪些主要要点?在整个改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将稿件放在新闻媒体的“参照系”中,确定最佳修改方案。新闻媒体的种类与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对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使一篇新闻稿件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媒体刊用,就必须由这个特定的媒体出发,建立一个修改稿件的“参照系”。①根据媒体的特性与优势确定稿件的修改方案。②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心理状态决定如何修改稿件。③要参照过去有关的同类报道修改稿件。④要参照当时报纸稿件的总体情况和版面需要决定如何改稿。(2)根据改稿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确定由谁来改。对于差错不多、改动不大的稿件,编辑可以自己动手修改。但对于那些问题较大,需要重新选择主题、补充新闻事实的稿件,就要考虑记者或作者自己来改。(3)改稿要使用正确的校对符号。最常用的校对符号有:改正、删除、增补、对调、转移、接排、保留、另行等。编辑在使用这套符号时要注意符合规范,不能自己随意生造;要勾画清楚,对稿件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改;符号不能粘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以免发生误会。在改稿时,还应该选用与原稿不同颜色的笔,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4)改稿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尽量使稿件保留原有的特色。新闻编辑在与作者协商修改稿件或约请作者自已改稿时,要充分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有意见分歧,也要心平气和地倾听作者的提法,耐心细致地说服和解释,不能发号施令,独断专行,没有商量地要作者服从自己。要在平等待人的前提下达成修改稿件的一致看法,使作者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5)改稿中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新的差错。编辑在修改稿件时,无论是校正一个错误,还是增补一段材料,都必须存在可靠的根据,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对于自己一时拿不准的问题,或自己不太明白的知识,要向行家请教。要特别防止在改稿过程中因为不细致,出现新的差错。(6)改稿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责任,编辑在改稿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要注意把一些古文、方言、外国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和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新闻是对最新的社会变动的反映,对于一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健康的流行语,可以在新闻稿中适当采用,如“克隆”、“追星族”、“绿色食品”等,在社会交往中已经用得很广泛,这些有时代特点的流行语用在新闻稿件中能够表现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应该提倡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造的、不合规范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的新词。

判断题 好的通讯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样的:从一些优秀的通讯看,成功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有以下几种情况:(1)开头①用重要的情节作开头重要的情节,可以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会偏离中心,又有助于使主题鲜明突出。②以尖锐的矛盾作开头把一篇通讯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在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显示出来。凡矛屑、特别是尖锐的矛盾,就有悬念,有吸引力,读者会被紧紧抓住,寻求矛盾的解决。③以鲜明的对比作开头对比鲜明,就有色彩,有个性,有生气,会使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④用精辟的议论作开头精辟的议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寥寥数语而点中神髓,读来精神为之一振。⑤以突然的转折为开头突然的转折,使文章有起有伏,有张有弛,避免了平板与枯燥。⑥用优美的故事作开头通讯一上来就讲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使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舍不得丢下。⑦以联想和想像作开头联想和想像往往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用作通讯的开头常常能产生一种意境,使读者为之倾心。⑧用恰当的引语作开头引语,包括古今诗词、格言、谚语和人物语言等,大都属于警句。一旦引用于文章开端部分,顿会使文章增色添彩。④以动人的悬念作开头悬念产生魅力,使人读之不能离去。(2)通讯的好的结尾,大体上有以下几种:①画龙点睛,重言压阵。文章写到末尾,来几句画龙点睛的议论,显得主题突出、升华,更有分量。②提醒召唤,引起共鸣。在文章结尾处,再就文中显示的内容从思想上感情上提醒召唤一下,以引起共鸣。③紧追一步,扩大效果。故事叙述完毕,尚感言犹未尽,于是紧追三两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④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充分地用事实说话,把思考留给读者。结尾之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更显得隽永有味。⑤一分为二,指明方向。有些写先进人物的通讯,结尾之处略微点出尚存不足,可提一下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评价,给读者以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感觉。写先进经验的工作通讯亦同此理。这样,可使先进不至于凝固化。前后呼应,首尾一贯。开头与结尾相呼应,甚至用同样的语言,或稍加改动的语言结构,使人读后感到文章有呼有应,浑然一体,有时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感。⑥写完停笔,质朴自然。即自然地结束,不另加一个尾巴,以免拖泥带水。过去许多老一套的结尾,诸如“作出贡献”、“进行到底”、“奋勇前进”、“夺取胜利”等,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和感染力,实属画蛇添足,最好毫不可惜地把它斩去,而以干净利落为佳。

判断题 双镜头反光相机用的是(120)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