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判断题 公共关系今后在发展中,将逐步地被CIS战略所代替。

判断题 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特别是对德国社会学家G·西梅尔的理论而言,芝加哥学派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2)芝加哥学派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它试图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社会问题而对之进行改造。芝加哥学派的问题是在迅速成长的城市中拥挤不堪的移民贫民窟里,诞生于乡村社区的美国民主制能否有生存之地。它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城市社会问题而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的手段。(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对于芝加哥的社会学家来说,要成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就需要传播。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作符号交互论的观点。(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了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这些研究为许多后来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

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互联网逐渐走向社会化。

判断题 传媒业经营一、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服务的原则。普遍服务的原则是传媒业公众利益至上理念在经营的具体体现。普遍服务的基本要义是公平、公道地为全体人民提供信息等服务,而不考虑其成本。二是编营分离原则。一般的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适销对路是市场基本法则。但在传媒业,新闻生产必须和经营分开,防止广告部经营对编辑部的干扰,保证编辑部的独立性,使新闻生产保持客观性、公正性。坚决制止“有偿新闻”、“广告新闻”三是受众中心的原则。70年代以前是一种“我写你看,我播你听”的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创办,开始寻找特定受众,即媒体不是面向社会全体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即分众,恰恰迎合了某些商品销售商的需要。分众化不再是个别现象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传播开始从以传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移。二、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受众,赢得市场份额,获取足够的利润。从长远发展来看,一是传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考传媒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媒体的公信力,都是媒介经营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以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家媒体的绝活,是他人难以超越的独家武器。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相合之处,但也有区别:核心竞争力可以是单项的,而公信力是全面的、整体的,一般从以下几条着手:1):新闻真实、及时2):新闻有吸引力,满足受众的需求3):说真话,反映公众的要求、愿望4):敢担当,勇于揭露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和不法之徒5):有责任心,对受众服务到位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一是集约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任何经营的基本原则。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传媒由集约化走向集团化经营。二是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设置特定的频道、频率。实行专业化的两大因素:一是受众化、二是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三是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跨媒体即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不同媒体组建成一个集团公司;以资产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兼并、联合、重组,实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跨区域即跨越国界、跨越同一个国家不同行政区划,在异地开展经营;跨行业即传媒业外的资金、人才大批进入传媒业。三跨经营可以壮大自身实力,迅速占领市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三跨”经营的另一个优势是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值链。

判断题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漫长过程,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方式,推动分众传播、小中传播更深入的发展。

判断题 循环模式: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受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判断题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情况: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更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报刊数量多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总共为30种左右。维新运动兴起后,特别是在“百日维新”期间,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从1895年到1898年的三年时间里,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全国各地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2)办报地区广外报绝大部分是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而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其中上海最多,其余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北京、四川、天津、澳门、广西、陕西、安徽、江西、香港等地。不仅在上海这样的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3)报刊种类多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类型。